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怀仁圈子 > 网站新闻 > 怀仁在线 > 怀仁历史 >  怀仁老街——玉皇庙巷

怀仁老街——玉皇庙巷

发布于:2015-08-18 12:38:16 来源:怀仁圈子信息网 热度:  【】【】【】 评论 【投稿爆料】

玉皇庙巷1.jpg

出了东城门,一下坡大路北边第一条巷子便是玉皇庙巷。旧时较为确切的称谓是“玉皇庙后头”,不知就里的老年人把皇字念成花字音也叫“玉花庙后头”,那时这里确也未形成“巷”。

在巷的入口处西面原来有一庙院,正殿三间,下有东西配殿,玉皇2.jpg有山门,庙里以玉皇爷为供俸主神。传说此庙是明代嘉靖年问修的。原来还有一棵白榆树,枝柯奇古,虬曲垂荫数亩大,年寿不知几何。

神话中这玉皇就是吴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十方(四方、四玉皇2.jpg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所以他是职权最大的神,道教中的职位最高。

在以前,这庙墙背后是筑城取土形成的城壕,地势很低,因而显的庙院挺拔,很有气势。后来背后成了菜园子地,庙里香火也不景气,之后就在庙里开设了小学初级班。上世纪七十年代始,庙后边陆陆续续盖起了民房和原来的零星民房连成一片,才真正形成了“巷”。

当年玉皇庙前有一口吃水井,路南庙的对面有乐楼。每到农历四月八南庙唱完戏,这儿就接着台口唱戏,这台口的戏唱完之后紧接着东边的马王庙乐楼再开唱,一唱好几天,很是红火热闹。更使得人们在这地方来往不断的是在玉皇庙左右有马染坊、贺染坊,这马贺两门又各有分家,共四家染坊,四家染坊生意兴隆使得这儿常年热闹。

那个时候,人们的衣着颜色不是黑的便是蓝的,而这黑蓝两色布都是把白布送到染坊进行加工染制而成的。漂染加工的白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自己手工制成的土布,当地叫“笨布”,机制布川“市布”,而那种“笨布”纹理极粗,很磨肉皮子。染坊的晾布架上经常晾着一条一条垂下的布匹,城里,乡下的客人送布的取布的来来往往川流不断,还有那染布剂料散发出的气味    不散,那景致只能在电视剧《大染坊》里体会一二了。

玉皇庙3_0001  550.jpg

解放后,由于国家纺织业的飞速发展,民间的染布行很快就被淘汰出局了。但是在一些经济贫困的地区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煮染的方法仍在民间保留着。

农家妇女们每年拆洗衣裳后,在家里用小铁锅煮染料,水开后把衣面布放进去煮几分钟,捞出凉干烙平,就是玉皇庙4 300.jpg新衣服了。当然也有用粉面冲成稀糊状再把面布放进去浸湿,这种做法叫“浆衣裳”。衣服浆好后铺拉展,叠成方块状,放在锤板石上边,用棰枪(实际上是根棒)捶打,右手捶,左手拍,捶的重,拍的轻,心灵的女人们还能捶击几种不同的节奏声响来。加工好的衣布又黑又亮,巧媳妇常把这捶浆衣服的质量当成一种手艺夸耀于邻里。那时候洋箱大柜不一定家家都有,但一块锤板石与一根锤枪几乎家家都有,这两件日用家具是用不了几毛钱的,好置买,同时又是每个家庭主妇要经常使用的,每到春秋拆洗衣服时小巷里虽未形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之意境,但捶衣之声,此起彼伏,是不绝于耳的。

当然煮染衣服的一小袋煮青色也不是随便能买到的,有时还得和售货员走个小后门。

再后来涤卡、的确良铺天盖地而来,这一民间做法彻底绝迹了。如今垃圾堆里见到的衣服也比那时煮染出的布料好,谁还知道那能磨破大腿、能染黑肉皮的笨布衣裳,究竟是个啥滋味。染坊不在了,神气的玉皇大帝也另觅新居了,这儿只留下四堵墙围成的空壳“玉皇庙”仍在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怀仁县城的变化。

正是:

悠悠古刹玉皇庙,染房庙前独风骚。

二者烟云俱往矣,人间沧桑是正道。

玉皇庙5 550.jpg

在所有的神仙中我顶不喜欢的就是这个玉皇大帝了,这要源于小时候看《西游记》,这个娘娘腔的家伙让如来佛祖把孙猴儿往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因而每每从玉皇庙前走过时,看着他的老窝破败朽坏,都觉得很畅快。活该!

前些天收拾老屋的东西,在奶奶留下的东西中有一个洋铁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个大纸包,拆开一看是个小纸包,然后又是一个纸包,上面印着粗糙的图案,还有两个仿宋字:煮蓝。哦,这就是传说中的煮色了。

看着这包了又包的灰黑色的粉末,又想起了父亲关于玉皇庙的讲述。

当年的玉皇庙前是染房的集中地,虽说没有“万户捣衣声”的盛景,却也可与电影《菊豆》中的染房有的一比。染房是染布的,先是用植物色,后来用化学药剂。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老祖宗可太幸福了,布是纯棉纯麻的,制作是纯手工的,天然环保,太奢侈了!其实不然,家做布和机制布的区别太大,手工纺线,手工织布,手工煮染,布有铜钱那样厚,色儿又不鲜艳,又粗又硬还常掉色,只可遮羞御寒,哪里谈得上时尚?玉皇庙6 200.jpg

父亲常常说起一句话“吃不吃三百六,穿不穿丈八布”。说的是过去有一段时期在一年里国家只供给一个成年人三百六十斤粮食和一丈八尺布,这粮要凭粮票,布要凭布证去购买。那是一个票证的时代,每一张小纸条都见证了物质匮乏的日子,记录了捉襟见肘的生活。[!--empirenews.page--]

丈八布说起来似乎不少,可摊到一年中一用可就少的可怜了。能在过年的时候置换一件半件(换面不换里,算半件吧)新衣服就了不得了,父亲说他二十岁时还没穿过裤头,也难怪奶奶积攒了那么多的布头。那时一年四季都是三件套:主腰子,袄,裤。冬天往里絮棉花是棉衣,夏天往外抽棉花就是单衣,偶尔浆洗一下,也绝没有电影里那样的诗情画意,浆后的衣服比袼褙还硬,冷风嗖嗖地从袖筒裤管往里钻,只好打绑腿,再找绳子把袖口系往。

好在那布很厚,经穿。有多厚?铜板厚。有多经穿?先是把煮色磨进肉皮,走的路干的活多了,能把大腿磨破,肉破了,布却不破,所以才有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当然,劳动强度太大,衣服还是要破的,所以那时穿带补丁的衣服实在是太平常了。一度时期,年青人把洗的发白的劳动布做的裤子打上对称的补丁,当成一美。

现在的我们,穿衣要看款式,追求的是品牌,也没见过不知道什么票证了。棉麻绸丝自不必说,更有绦、锦、晴、尼之类的高科技,色彩鲜艳,手感舒适,种类繁多,可谓日日穿新衣,天天过大年,以至于有些脑袋进水的家伙开始找破衣服穿,还说美的不行,又说是个性。

众多的染房也像玉皇庙一样破败了,我要保存好这一包煮色,把它和同是奶奶留下的捶衣棒搁在一起,让我的孩子时时可以看到,了解祖辈的生活,因为那绝不是一个传说。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我要删除信息 赞助推广 网站帮助 网站公告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怀仁圈子(www.i038300.com)站内的所有在线广告信息均为网民自由发布,我们对信息真实性不做承诺,请您在获取时自行甄别信息真假,交易风险自负!
怀仁圈子:信息全方位,怀仁零距离!网罗怀仁信息,链接精彩无限!爱生活 爱怀仁 ©中国 山西 朔州 怀仁  本站法律顾问:期待有资历的律师加盟
Powered by i038300.com 晋ICP备140039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