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怀仁圈子 > 网站新闻 > 怀仁在线 > 怀仁历史 >  怀仁故事——吃食堂的故事

怀仁故事——吃食堂的故事

发布于:2015-08-18 13:04:41 来源:怀仁圈子信息网 热度:  【】【】【】 评论 【投稿爆料】

这是上世纪中叶的故事一

大队开完会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庆庆急急忙忙地回了家。他爹的房里还亮着灯,有好多人在,他推门进去了。只见炕上坐着他爹妈、两个哥哥和嫂子们,他们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几个小孩子大概也觉得气氛有点紧张,都依偎在大人们的身上。“大黄”卧在地上,眼直勾勾地望着它的主人们,它好像发现发生什么事了,省不真它的主人们咋的了。

“爹,妈!”庆庆悄悄地说:“刚才我们开会了,大队领导们说,后天全大队的社员都要吃食堂了。我们民兵连的任务是明天一早就去各家各户收粮食,送到大队的库房去。”

“这么快哩!”他爹问。

“噢!说干就干哩,这才叫大跃进哩!”

吃食堂的消息早就有了,房檐下挂的那个方匣喇叭子里早就说上了,要广大社员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生产集体化,吃饭食堂化,行动军事化。吃食堂开饭的时间统一、行动统一,便于管理,才能提高生产力,在十年内赶上英国,十五年超过美国。

他爹说:“我后晌听说,社员们要住集体宿舍了。男的一摊摊,女的一摊摊,这是不是真的?”

“我没听说,您听谁说的?”

“我听房后头李胡胡说的。”

李胡胡名叫李尽忠,是个老党员,大队的支部委员。为人正派,又有文化,下巴上留着长长的山羊胡子,背地里人们都叫他李胡胡。他有一句口头禅:“支部决定”经常挂在嘴边。而且支部会议内容在未正式公布之前,往往他会对社员们神神秘秘地说了出来。比如大跃进时,公社的产量指标还未给小队长下达,他就会悄悄地和人们说:“支部决定了,今年的玉米产量每亩是二千斤、山药每亩一万斤。”说得社员们大睁眼了:“啊?能打下那么多吗?”李胡胡说:“现在别乱说,这是真的。”又比如,公社给各大队开会,要收社员的饭锅和冬天用来生火的铁炉子。他又提前和人们说了:“支部决定了要收废铜废铁,咱们大队的任务是五千斤废铁,八百斤废铜。”有的人听到这话就提前把柜上的铜制金和铜划子摘下藏了起来。

李胡胡为人诚实,从不瞎说,内部消息知道得早,所以庆庆爹十分相信他的话。今天下午,他在街门口碰见了李胡胡,李胡胡走到他跟前说:“秦贵仁老财的那两处院子里的人家都叫往出搬呀!”

“搬出去做啥?”庆庆爹问。

“那进车院做大队食堂了,北面那个三进三出的院子,支部决定做女社员的宿舍。”

“男的女的分开住呀?”庆庆爹问。

“对,分开住呀,那院子院墙高,房子也多,女人们住在那里安全。”

“男社员往哪住呀?”

“男社员的住处支部还没决定。”李胡胡神秘地说:“你谁也别和说,人家还没公布哩。”

庆庆爹听他一说,心里有点麻烦。大媳妇和大儿子的性格有点合不来,两个人经常闹别扭。要是分开住了,越隔越生越没感情了。万一要是离了婚咋办哩?二媳妇娶了没两年,是外村的,又是经人介绍结婚的,经常住妈家,感情还没培养起来呢,两口子分开住也是个问题。至于老伴他更不放心,河开河冻时关节炎就犯,平时自己下地回来还得帮她干点家务,要让她下地干活,她那个身体可受不了。心里有这些烦心事,回家后便把儿子媳妇们都叫到了自己家一块坐一坐。商量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庆庆听爹这么一说,给他解释说:“您别愁,愁啥哩!这才叫共产主义哩,白天有受处,受完有吃处,黑夜有宿处,您愁啥哩!那活得多省心哩!”

庆庆女人接着他的话说:“你倒省心!晚上你把孩子领上,我不管!”

“你当妈的不管叫谁管哩!”

女人说:“你当爹的管吧,为啥就叫女人管孩子哩!共产主义男女平等,都一样样的。”

嫂子笑着说:“妇女提高了,哄孩子做饭白捎了,在地里受的一样样的苦,你咋就不能看孩子!”

哥哥也不同意他的话:“你想得倒简单,有吃处、有受处、有宿处就行了,那不是和毛驴牲口一样啦?白天拉车耕地,吃的时候饲养员喂着,黑夜往圈里一拴……”

庆庆爹说:“悄悄的吧,尽瞎说哩!啥也敢说。”

哥哥说:“黑夜里一家家说话怕啥哩。”

他爹说:“怕啥哩?南巷子魏们家,黑夜没做的,坐在炕头上尽说没影的话哩,什么孙猴子呀、猪八戒呀地乱说,莫非没让人家告到大队治保会去?那魏老头子也真是的,说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做啥哩!”

哥哥说:“我又没说封建迷信的事。”

庆庆说:“你比封建迷信还厉害呢?你那话叫反动话,你知道姨父为啥叫人家打成右派了,就是他说了一句“大跃进是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他还说”吃少屙多跑得快”的马从来也没有。就这两句话就戳下天鬼了。[!--empirenews.page--]

哥哥低着头不作声了。

庆庆问:“妈,您们黑夜吃啥哩!我有点饿了。”

他妈说:“黑夜谁也没吃饭,一家人就这么干坐着,谁也不想吃。”

庆庆爹说:“吃饭!吃饭!明天死今天也得吃饭哩!”他放低声音说:“反正明天就要收粮了,咱们家还有十几斤黍子哩,原打算给孙子过生日还攒着二斤油,堂屋里还有饧根子熬的一小缸子饧。咱们一家家就吃上它一顿油糕吧。以后咱们在一块吃饭也不容易了。”

庆庆妈说:“你敢?你不怕人家房前院后的知道了?黍子还没碾哩,油炸起来院外头都能闻着。”

一听要吃油糕,庆庆也来劲了:“哎,不咋!前半夜咱们先把碾推了,过了十二点人们都睡了。咱们再炸糕。”

哥哥说:“那就把爷爷和奶奶也叫过来吧。”

他爹说:“老人老汉早就睡下了,让他们先睡吧,咱们做熟以后给他们送几个过去就行了。”

于是庆庆和哥哥嫂子去推碾。他爹一再吩咐,推碾时一定要动作轻点,粮食铺得厚一点,薄了碾轱辘和碾盘就会“哼叽板楞”地响,叫别人听见可了不得。

一家人悄悄地弄柴的弄柴,生火的生火。蒸糕的时候他们不敢拉风箱,因为一拉风箱那风箱的舌头就会发出“特拉,特拉”的声响来。夜静了,声音会传得很远。

嫂子用纸卷了个筒筒用嘴对着灶前的火眼吹。吹了不一会就觉得头晕眼花了,庆庆媳妇一见也过来帮忙。

孩子们就像过大年一般地高兴,没有半点睡意。

半夜两点钟,油糕炸熟了。庆庆爹吩咐给隔壁的爷爷奶奶送几个去,“大黄”摇着尾巴也跟了出来。

庆庆看了大黄一眼:“唉!大黄,管它哩!给你也吃上一个吧。”说着,拿起一个油糕一扔,大黄一口就把油糕接住吞了下去。眼睛还在求着庆庆。

“唉,别看了,你也活不成了。公社已经成立了打狗队,这是我最后一次喂你了。就算人家不打你,我也没东西喂你了,你是死路一条了。”

“咚咚咚”,庆庆轻轻地敲了几下门,爷爷没听见。

爷爷奶奶都过了八十岁了。他们都是一辈子在农田里滚爬出来的,身体很结实,饭量也挺好,说起吃饭,爷爷肚子里有好多故事:他年轻时给东关的一家老财打短工,那老财不给受苦人好好的吃,早晨的稠粥挖哩(稠粥过软筷子夹不起来),晌午的糕缺哩(糕过硬能折断),黑夜的稀粥搭哩(稀粥米过少)。他不知用啥东西把碗底都给锥开孔了,气得老财直叫唤。他还多次走过口外。灾年的时候他领上儿子去口外渡荒,省下粮食给家里女人吃。还从口外学会不少爬山调,什么“打樱桃”“碾糕面”“水刮西包头”他都会唱。他对人们说:“等我老了受不动了。就是唱着这些曲子讨吃也饿不死。

庆庆见觉得敲门让别人听见不好,便翻墙进去了。拍着爷爷奶奶的窗户吆唤:“爷爷,爷爷!”

爷爷一听是庆庆的声音便说:“庆庆,做啥哩?半夜三更的!”

“给您送点好吃的。”

“啥?”

“油糕。”

“进来吧。”

“不进去了,我给您从猫道递进去吧。”

猫道是一个小窗格,把碗放斜了才能进去,结果油糕全跌在了窗台上。爷爷赶紧用手捧了起来。他也不问哪来的油糕,为什么半夜吃油糕。拿起来就“ 呜 呜”地吃了起来。庆庆说:“您慢点吃!”爷爷说:“不咋,爷爷一辈子也没病过,要是吃用好点,爷爷还能活八十年。”

庆庆的消息是可靠的。第二天大队就来各家收粮来了。庆庆家有了准备,把剩下的几斤黄米藏在了风箱后面,没有收去。后来公社有个政策,中午、早上谁家也不准冒烟。谁家冒烟就要追查反对食堂的反动思想。庆庆爹怕让人发现黄米,决定还是交给食堂才对。去取时,发现那米早叫耗子吃光了。

吃光了也算。家里没粮,心里也轻松踏实了。

他也不问哪来的油糕,为什么半夜吃油糕。拿起来就
“ 呜 呜”地吃了起来。

食堂开张的头一天,玻璃上贴着喜字,放了几个大麻炮和一些鞭炮,秦老财院门口挂着红旗。社员们中午吃的是油糕、凉菜,随便吃。后来的一个月内也一般是黍子糕。菜里还有豆腐。因为是共产主义了,大家都随便吃。但在一个月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吃饭用上了牛皮纸方块印的饭票,限量了。而且量非常少。成人每月二十四斤粗粮。后来又改成了二十斤,最后变成了每月十八斤。

没多长时间社员们的脸色都变了,黄里透绿。

领导上想了好多有效的措施来带领大家渡过难关。秋收时把地里的白菜胡子,萝卜英子。春天的杨树、榆树叶子,都收集起来拿到了食堂。白菜胡子煮熟吃很绵,有点甜味, 萝卜英子吃起来很麻,用热水炸一下,味道就好点。要是晒干,和在玉米窝窝里吃,感觉就更好了。杨树叶子必须用开水煮较长的时间后,用冷水泡上两天,再掺上一半玉米面,攥成笼蛋,蒸着吃。还有一种叫“小球藻”的东西,微绿色,糊状,也不知是用啥做成的。据说有很丰富的维生素,是人工培养出来的,但是量很小,大多数人没吃过它。[!--empirenews.page--]

刘七五是大队的副主任,兼着食堂的管理员,他能吃饱饭,又不下地劳动,身体有点白胖。走在街上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不姓崔(炊事员)就姓管(管理员),肯定是食堂的人。

一天他从食堂大门出来,看见秦玉兰在大门口坐着。

秦玉兰三十多岁,男人有病出不了门。来食堂打饭时,经常一手领着七岁的女儿,一手领着五岁的儿子。因此人们给她起了个外号:“秦香莲”。秦玉兰长得有几分姿色,白净的脸、苗条的身材,营养不良使她的两只眼睛显得更大了,她呆呆地坐在门口,两个孩子一面一个偎在她身边。

来食堂打饭时,经常一手领着七岁的女儿,一手领着五岁的儿子。

人们因此给她起了个外号:“秦香莲”。

“哎哟!玉兰,坐在这儿做啥哩?”刘主任就好和漂亮的女人说话。

“没做的。”玉兰有气无力地说。

“没做的?没做的坐在这儿做啥?”

“我等支书。”玉兰说。

原来这天玉兰去食堂打饭到男人睡的褥子底下取饭票时,发现仅有的二斤饭票不见了。问男人和两个孩子都说不知道。她忽然想到昨天下午,对面东下房住的二圪撩到家里来过,对了,他还在男人的身边坐过,抽了一阵烟。一定是他把饭票拿走了。常言说,失物数来人,来人数赖人。这年份好人也往坏变哩,别说那二圪撩本来就不是什么好鸟。下月的饭票还得两天才发哩,让他拿走了一家人就得把嘴扎住了。想到这里玉兰说:“不行,我得问问他去。”

男人说:“别问了,咱们不行再想办法吧。”

玉兰说:“问问他咋了!怕啥哩!”

男人说:“老二和咱们家父一辈子一辈的了,过去我们家光景不行,他爹妈心肠好,老给咱们家弄吃的,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周济咱门。”

玉兰说:“你爹是你爹,我是我,他又没给我留过啥情,他承认不承认我也得问问他!”

“噢,你想问就问去吧!”男人也思谋现在世道不一样了。二斤还是二斤哩。人们常说亲戚再切厚,也不能动我的三百六,何况现在一天只有六两整颗子。唉!现在是黍子剥了皮,谁也认不得谁了!”

玉兰去了东房,二圪撩不在,他女人问玉兰:“吃了吗?”

玉兰说:“唉!今天吃不成了,饭票没了,饭票放在他爹褥子底下就没了?”

“饭票还往褥子底下放?”她又压低了声音说:“我们家老在仰层上那个铁匣子里放的哩。”

玉兰迟疑地说:“昨天他二叔在我们家哩,不知道他见没见?”

“他咋能见了?噢!你是说他拿你们家饭票了?”

“不,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意思是啥意思?”二圪撩女人立刻翻脸了:“捉贼要脏,捉奸要双,你是看见了,还是捉住了。凭啥赖我们?”

玉兰也火了:“谁赖你们了?昨天就是他去过我们家,不是他拿,莫非有毛鬼神拿走了。”

对方更生气了:“谁拿了我能知道?你卖×寻不见主儿啦?谁拿你的饭票了?你不知道给了那个野后生,跑到我这儿寻茬了。”

这一句话把玉兰气坏了:“我给了那个野后生了,你给我说出来,你说不出来我就不让你!”玉兰一边骂一边朝着对方走去,两个女人揪扯着打了起来。

玉兰男人从房里艰难地走到房门口说:“别说了,别吵了,行不行?”但是两个女人谁也不听。

玉兰男人原来是个很能干的后生,大跃进那一年他是打井突击队队长,冬天打井时,井里的水都结冰了。他们打开冰层站在二尺多深的冷水里,一干就几个小时,于是落下了关节炎。后来带得心脏也不好了。病越来越严重。再往后下地也很困难了,家里家外的事都落在了玉兰一个人身上。

男人不行了,村里的一些光棍们便都瞅念着玉兰。经常上她家串门。帮她干点什么营生,这个来那个走的。但玉兰一直正正经经的,她觉得女人最怕别人说这方面的闲话了。也有人风言风语地说她,不过这种话一直也没到了玉兰的耳朵里,今天二圪撩女人这么一说,她立刻就气坏了。

这时二圪撩从食堂打饭回来了,见两个女人打得不可开交,就喊道:“穷叫唤啥哩?还没饿到,还有精神打架哩?”说着他就上前去拉,不小心手里提着的罐子被玉兰一屁股碰得摔在了地上。“啪”的一声,瓦罐破了,罐里的糊糊洒了一地。

这时两个女人不打了,二圪撩赶忙爬在地上歪着脑袋去吸溜地上的糊糊。他女人也赶紧拿着瓦罐的碎片舐着。玉兰一见把人家饭都撒了,觉得事情不好,便跑到了大队,一来是躲,二来是想办法借点饭票。两个孩子也跟着他妈跑了出来。她们去大队找支书,支书不在,便在食堂门口等着。

在刘主任的一再追问下秦玉兰把家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刘主任说:“这点事还用找支书,我就能给你解决。唉!看这孩子们可怜的,先给孩子们寻点吃的。”说着把两个孩子领进了厨房,在锅头上拿起一块笼布子。那是蒸完玉米和萝卜英子窝窝后还没有清洗的笼布,上面沾着好多饭屑颗粒。刘主任让两个孩子藏在靠窗台跟前的面案下面,去啃那笼布子,并吩咐他们不要说话,然后他又领着玉兰往管理室走去。

管理室里没人,玉兰站在门口,不肯进去。她知道刘主任这个人不咋的,是个色鬼。他拿食堂的玉茭窝窝为诱饵闹了好几个女人,她本家的一个婶子为了一个圆白菜就被他强迫了,正巧被人看见了,弄得名声很大。

刘主任见她不进门,便说:“借饭票哩不啦,不借了?”

“借哩!”玉兰怯生生地说。

“借咋不进来?”

玉兰不得已走了进去。刘主任随即走过来把门一关,嘻皮笑脸地说:“这么好的货,你真是大姑娘讨吃哩,死心眼。”说着就顺手在玉兰的腿上拧了一把,玉兰没吭声,往一边躲了一下。刘主任说:“玉兰,我早就看上你了。”

玉兰急了:“刘主任,您给我取饭票吧,家里还等着吃饭哩!”刘主任说:“不着急,着急啥哩!你可是个正经女人,不过,正经能顶个啥?”他又悄悄地说:“只要你跟了我,我就能让你吃饱饭,你就不用饿肚子了。”

玉兰说:“别说这些了,先给我取饭票吧。”

刘主任说:“别说这说啥哩!你要答应我,我给你拿十斤,别还了。”

玉兰听了这话心中十分反感:“这个灰圪泡,一天吃的肥丰饱旺的,就思谋干灰事哩!”她看着他那色迷迷的两眼。真想过去给他两个耳刮子。但回头一想着可怜的孩子和动不了的男人,她一声不吭地把眼皮子耷拉了下来。刘主任一见她这样的表情,便说:“咋地?愿意了?”说着便去她的身上乱摸。……

刘主任得了食了。他边抽裤子边说:“你依了我,这就啥也好说。”说着他去墙角那个小木箱里取出五斤饭票:“玉兰,你先把这点拿着。过几天你再找我,我再给你弄点。”说罢,朝玉兰露出了奸猾的笑容。

玉兰心想:“这个家伙真坏。”

她强忍着泪水走了出来。刘主任见她不高兴。又从里头房的地上拿起一捆萝卜英子给她:“拿回去吃吧。”玉兰有心不拿,但转念一想,这总是能吃的东西,还是拿上了。

这事不知咋的让人们知道了。背地里又给玉兰起了个外号:“萝卜英子。”(本故事纯属虚构,待续。。。)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我要删除信息 赞助推广 网站帮助 网站公告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怀仁圈子(www.i038300.com)站内的所有在线广告信息均为网民自由发布,我们对信息真实性不做承诺,请您在获取时自行甄别信息真假,交易风险自负!
怀仁圈子:信息全方位,怀仁零距离!网罗怀仁信息,链接精彩无限!爱生活 爱怀仁 ©中国 山西 朔州 怀仁  本站法律顾问:期待有资历的律师加盟
Powered by i038300.com 晋ICP备14003955号-1